換糖記——里下河一帶即將消失的做麥芽糖老手藝
發(fā)布時間:2025-11-4 10:29:31 作者:周宏萍 來源:今日高郵 瀏覽量:27 【字體:
大 中 小】
賣麥芽糖的大胖子姓甚名啥,到現(xiàn)在為止我也不知道。聽大人們說,大胖子本是外地人,為了討生活來我們大隊已經(jīng)好幾年了。大胖子有會做麥芽糖的手藝,于是就走村串巷干起了換糖賣雜貨的小買賣。
大胖子有一米七高的個頭,二百來斤重。黢黑的皮膚在太陽下泛著油亮的光,像一塊被摩挲得溫潤的黑陶。一笑起來,牙齒顯得特別白。大胖子的糖擔子兩頭放著大籮筐,籮筐里面裝著收到的各種舊貨,籮筐上面各自放著一個大木盒子。一頭木盒里摞著兩個臉盆大的麥芽糖餅,用塑料布左一層右一層地包著,大概是怕溫度高化了吧。另一頭木盒加了玻璃蓋子,向里瞧瞧真是琳瑯滿目:有婦女們常用的針頭線腦、錐子紐扣,姑娘們最愛的五顏六色的頭繩、發(fā)夾,到了端午節(jié)還有百索五彩繩和端午花,冬季還有雪花膏、歪子油,洋紅洋綠(染料)等各種小百貨。
大胖子都是趁我們中午放學的時候,挑著糖擔子走進我們村,十天半個月來這么一回。很遠就能聽見他那熟悉的“當,當,當當”的敲鑼聲,隨之就是嘶啞的吆喝聲,“廢銅爛鐵、雞毛鴨毛、牙膏皮烏龜殼換糖啰,舊塑料破棉襖,找一找,吃不了噢……”
聽到這充滿誘惑的吆喝聲,我急忙放下剛端起的飯碗。我的眼睛開始在屋里四處搜尋,最終目光落在了房間踏板上的那雙舊涼鞋上——它已經(jīng)陪我度過了三個夏天。我拎起涼鞋跑到媽媽跟前說:“把這個舊涼鞋給我換糖吧。”媽媽虎著臉說:“鬼丫頭,打它的主意,這鞋還好好的呢!去年帶子斷了,你忘了我是怎么用火叉燒紅了給你燙上的?”我靈機一動,對媽媽說:“雖然是燙好了,但是今年我的腳長大了,穿不上了。”媽媽奪過涼鞋左看看右看看,對我說:“怎么穿不上了?把后面的帶子剪掉,還可以當拖鞋穿呀!”最終,我的鬼主意沒得逞。
奶奶見我噘著嘴像泄了氣的皮球,悄悄地向我招手,輕聲地說:“丫頭,過來。”然后手指著門后的墻縫,我一看里面有幾個打著結(jié)的頭發(fā)團。這是奶奶平時梳頭時落下的頭發(fā),沒舍得丟,塞在墻縫里的。奶奶告訴我,房間窗臺上還有一個牙膏皮。我高興極了,拿起東西,拉著弟弟的手,一溜煙沖向大胖子的糖擔子。糖擔子一圈早已圍滿了人,大胖子看著我手里拿的東西,笑著說:“哎呀,就這么一點點東西啊。”說著拿出切糖的刀,在糖餅上敲了一塊筷子長、手指寬的糖條,一分為二遞到我和弟弟的手上。
幾十年過去了,我嘗過各式各樣的糖果,卻再沒有一種甜能比得上那筷子長、手指寬的麥芽糖。它粘住的不僅是牙齒,更是那段清貧卻充滿期待的童年時光。那甜味,源自糖擔子,源自奶奶墻縫里的發(fā)團,也源自生活本身被仔細咀嚼后透出的最本真的滋味。
信息整理: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